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0623課程摘錄(一)LOIZA、柏阿橘、BLAZE 老師「跨界藝術中的漫畫」─創作者座談會

時間:6/23 am09:00~12:00                   
主題:你所不知道的漫畫藝術
講師:LOIZA‧柏阿橘‧Blaze「跨界藝術中的漫畫」─創作者座談會

LOIZA、柏阿橘、BLAZE老師上課實況摘錄:



這場講座由LOIZA老師、柏阿橘老師和Blaze老師,以創作人身分策展的經驗做一個分享。

首先LOIZA老師開場,LOIZA老師工作資歷約10~12年,包含動畫、遊戲設定、插畫,畫冊編輯等工作。LOIZA老師主要從策展的重點以及展覽的主視覺來做分享。


策展四大重點

策展重點有四項,包括:主題表現、展覽內容豐富度與變化性、有限資源極大化以及建立展場特點加強宣傳。在主題表現方面,主要要表達作者個人主張、思想、深度。LOIZA老師說,除非圖本身很有力量,否則只有圖印出來、掛一掛,那就失去了展覽的意義。舉例自己喜歡中國妖怪,那展覽可能放文本資訊,讓消費者理解為什麼創作者會畫這些圖。

第二點是展覽內容豐富度與變化性,需要創意與新鮮感才能吸引消費者。第三點是有限資源極大化,要跳脫展牆的平面思考,讓展場從2D變成3D,不浪費展場的任何一個可運用之空間。例如電腦輸出可以做出周邊商品,像是時鐘、桌子……等,不要只被侷限在平面上。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去建立展場特點,並以此徹底加強網路宣傳活動,刺激人超。LOIZA老師說策展人自已要積極宣傳和抓人脈。如果展覽很精采可是沒人來看,那就是浪費金錢、時間的事情。

接著老師以2012桃園漫畫博覽會的展區為例,分享自己策展的經驗。LOIZA老師認為展覽是測試作者的底線,除了作品,跟人脈、光環,「究竟有多少人會為了他而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因為來看的才是實質的消費者。

展區的主視覺是「理想工作室」,可以跳脫出一個觀念式輸出,讓很多想像的地方都可以呈現。整體空間是以展畫為主,但是跟別的展區不一樣,同時也願意讓觀眾拍照或是推廣。LOIZA老師說,來的人能不能願意幫你宣傳是一件重要的事,第一批的人如果發現展覽有趣跟意思,回去推廣,比起策展人老王賣瓜說展覽多好有用很多。

在展牆側面的部分,展區以畫面輸出的大小變化呈現。電腦輸出的展法也可以刻意做不同的輸出大小,把整個牆當成一個畫作,把作品當成元素。除了圖本身的輸出,也可以用國畫布或是油畫布來輸出。除了可以省去在展覽之後的作品存放空間問題,也有它的特色和販售價值。

最後是徹底利用展場空間的想法,除了牆面還可以在地板上布置作品。LOIZA老師說,可以的話間先去了解展場,再去思考作品要怎麼準備和布置,如果先準備好作品在看情況,最後的結果會是手忙腳亂。

整個展場就是你的畫布

LOIZA老師強調,有些預算該花就花,在宣傳輸出上的經費不該省。不要說弄了展覽,可是沒人來看,這是最壞的結果。

接著老師分享了台北淡水文化園區的「御靈繪展」。在擺設的時候要以旁觀者的心態去觀賞,去注意那些小細節可以製作。手邊現有哪些資源就去利用。如果什麼東西都要買新的,除了展完之後需要自己處理,也多了這些花費。可以問現場展場或是道具是否有物品可以利用在展覽上。

展出是展思想,不是只有展畫,可以讓觀眾感受到現場作者的惡趣味或是樂趣。包括做周邊商品的製作跟販賣。除了可以補助一些經費上的支出,小卡也可以當作名片的輔助,當作小型作品集的概念讓更多人認識自己。LOIZA老師說:「雖然你是創作者但不要覺得自己很有名,所以還是要自己做介紹。」展場現場還寄賣其他合作社團的商品,除了彼此互利的合作關係,更是增加展場的豐富度,跟對觀眾的吸引力。

LOIZA老師說,布局的創意不是只能放在平面圖畫上,在展場裡,這就是你的畫布,只有在這個現場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

BLAZE老師的觀展有感

接者由目前是自由接案者,同時也是夜貓館咖啡屋的成員BLAZE老師做分享。BLAZE老師從2003年至今已畫過百本小說插畫,剛結束在高雄克朗德美術館的展覽。

BLAZE老師以展覽準備的宣傳,以及許多國內外展覽的經驗和照片和學員們做分享。國內展覽如高雄展第一波與樂團的合作展覽、蓋亞一號畫作的常態展;以及國外2012 ASIAGRAPH展覽、SS雜誌、東京美術館等展覽經驗。

豐富的展覽經驗和照片分享結束後,BLAZE老師以感想作為結論:創作者或是策展人,其實個人勢力跟群體勢力是有差別的,結成團體會比單人好奮鬥。

從研究與創作的角度看展覽

接著由柏阿橘老師從研究者和創作者的觀點來分享動漫畫和藝術的策展,以及自己的策展經歷。

和LOIZA老師以及BLAZE老師相比,阿橘老師不同地方在於老師多了研究者的身分。阿橘老師說,念理論因為對前面創作的反思。

阿橘老師先以動漫和學院中的藝術的爭議來討論。「動漫藝術」是以藝術命名的名稱,其中帶有美好與精神愉悅的特性;而藝術通常認知有著更嚴格的標準,同時動漫畫並不包含在藝術之中。現今的藝術發展是一種知識性的藝術,特別指視覺藝術,需要去回應某些當代社會的現狀,才能被當代社會討論。

目前能在畫廊看見村上隆或是天野喜孝的作品在畫廊上展出,兩人的身分認知是值得去討論的。以天野喜孝為例,畫廊的作品風格回應了「藝術」的問題,不論風格、技術或是形式,這樣的作品是普普藝術的範疇之一。而漫畫是一種新的敘事手法,為什麼需要將漫畫藝術化?

同樣在實驗階段的展覽要討論的面向也有很多,包括女性御宅族、二次創作、新的敘事表現、團塊繪畫……等,當代藝術討論動漫的面向是很少的。以2010年7月CHAOS LOUNGE的爭議性的事件為例。表達作品的過程多於畫面的生成,同時也在描述資訊時代所產生的樣貌,創作者是在網路上累積大量資訊來創造出新的創作。

阿橘老師接著分享自己參加了藝術戰鬥營,在村上隆的畫廊駐村兩星期,以Live Painting的方式創作的經驗。村上隆的畫廊其實是在講漫畫和插畫在畫廊市場上流通的交易,他提升了動漫的產值,其實就是個生意人,例如以版次、版數和作者簽名來創造附加價值。

阿橘老師說:「村上隆是以普普詮釋的次文化論述營造動漫作為藝術的過程,可是我們現在不是,是以動漫為主題,怎麼樣去討論漫畫的藝術特質?」御宅族的生成背景並沒有在台灣成立,台灣的御宅族是因為喜歡日本御宅族喜歡的東西而稱之,這樣真的算是御宅族嗎?這是可以去思考的部分。畢竟漫畫是個載體,而不是單指圖像。

後阿橘老師以給學員們建議做結論:「別被表面的假象風格綁架,外表一樣的東西,不代表內涵也一樣,重要的是,陳述出屬於自己的脈絡。」

-----

接著是老師和學員的問答時間。

Q:有些動漫族群跟插畫族群的認同意識是不同的,例如在動漫展裡看到插畫作品,就會覺得這不屬於動漫族群,請問老師的看法?
A:例如在安古蘭漫畫節的時候也有一些爭議,為什麼有插畫作品可以去漫畫作品不能去?因為歐陸在討論漫畫作品的時候不像台灣有這麼明顯的日式風格的一種情愫,歐陸的漫畫各大獎項都是你怎麼去挑戰漫畫這件事情。在漫畫的場合不能看到插畫,就是認知上的界定,但是這是因人而異。會被抨擊是一定會的,那這件事就是要去做溝通。我要看到的是漫畫的實驗精神,怎麼去顛覆漫畫,創造新的形態。一旦衝突出現,就是要去溝通。如果這樣的話,漫畫永遠沒辦法做展出,因為漫畫是一個個人的閱讀經驗。

Q:動漫族群看帶當代藝術這件事情,想知道LOIZA老師的認同是怎麼樣的?

A:雖然是用插畫去展,但是在內容上市日本妖怪的東西,畫風上面還是偏向日本漫畫的表現方式,構圖、色調、角色的互動等接近日本元素動漫特有的表現方式。LOIZA老師表示,漫畫和插畫對他而言的區別是,漫畫有很多格去表現,而插畫是一張,用一張去表達你要表現的畫面跟主題。動漫和插畫對LOIZA老師是沒有太大差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